評價結論與建議: 評價結論:生產區未布置在當地全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未使用先進的帶駕駛室的潛孔鉆機;未提供上崗前和離崗時的體檢報告。未對與目標疾病相關的查體結果異常人員進行復查;職業衛生管理制度不健全,缺少《職業病防護用品管理制度》《建設項目職業病防護設施“三同時”管理制度》《職業病危害事故處置與報告制度》《職業病危害應急救援與管理制度》等;2021、2022年培訓記錄丟失;未在采礦平臺設置高溫警示標識;職業衛生宣傳培訓檔案缺少2021、2022年職業衛生培訓記錄。 建議:設備布局在今后工作中,需要更換潛孔鉆機時優先選用帶駕駛室的潛孔鉆機。 職業健康監護(1)認真按照《用人單位職業健康監護監督管理辦法》的規定組織上崗前、在崗期間、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和健康監護檔案管理。 (2)對需要復查的勞動者,按照職業健康檢查機構要求的時間安排復查和醫學觀察。 職業衛生管理制度與操作規程 存在職業病危害的用人單位應當制定職業病危害防治計劃和實施方案,建立、健全下列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 (一)職業病危害防治責任制度; (二)職業病危害警示與告知制度; (三)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制度; (四)職業病防治宣傳教育培訓制度; (五)職業病防護設施維護檢修制度; (六)職業病防護用品管理制度; (七)職業病危害監測及評價管理制度; (八)建設項目職業病防護設施“三同時”管理制度; (九)勞動者職業健康監護及其檔案管理制度; (十)職業病危害事故處置與報告制度; (十一)職業病危害應急救援與管理制度; (十二)崗位職業衛生操作規程; (十三)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職業病防治制度。 職業病危害警示標識及中文警示說明 應當在采礦平臺醒目位置設置高溫警示標識。 職業衛生檔案管理 用人單位應當根據《工作場所職業衛生管理規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令〔2020〕第5號)建立健全職業衛生檔案資料。 職業衛生培訓 (1)用人單位要建立健全職業病防治宣傳教育培訓制度,明確職業健康培訓工作的管理部門和管理人員,制定職業健康培訓年度計劃,做好職業健康培訓保障,規范職業健康培訓檔案資料管理。職業健康培訓檔案應包括年度培訓計劃,主要負責人、職業健康管理人員和勞動者培訓相關記錄材料等。記錄材料應包括培訓時間、培訓簽到表、培訓內容、培訓合格材料,以及培訓照片與視頻材料等。 (2)用人單位主要負責人、職業健康管理人員和勞動者應按時接受職業健康培訓。主要負責人和職業健康管理人員應當在任職后3個月內接受職業健康培訓,初次培訓不得少于16學時,之后每年接受一次繼續教育,繼續教育不得少于8學時。勞動者上崗前應接受職業健康培訓,上崗前培訓不得少于8學時,之后每年接受一次在崗培訓,在崗培訓不得少于4學時。 職業病危害因素防治建議 (1)定期檢查潛孔鉆機穿孔時干式除塵效果;定期檢查噴淋設施噴霧灑水霧化效果,及時更換壞損的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 (2)定期檢查液壓挖掘機、自卸汽車、灑水車等設備的駕駛室密封性,及時更換壞損的密封條。 (3)根據現場作業情況,適當調整灑水車灑水頻次,減少鏟裝、運輸作業中的揚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