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衛生評價報告網上公開信息表
                                                                                                                                                                                                                                                                 第四季度
評價項目名稱 魯南中聯水泥有限公司日產4000噸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暨協同處置污染土技改項目職業病危害預評價
建設單位(用人單位):魯南中聯水泥有限公司
地址:山東省棗莊市滕州市界河鎮
聯系人:李紀上
評價項目簡介:擬建項目總投資104394.33萬元,建設日產4000噸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暨協同處置污染土技改項目,可實現年產熟料124萬噸、水泥180萬噸的生產能力。
擬建項目利用原有的兩條日產2500噸水泥熟料生產線場地和廠區部分附屬設施,建設一條日產熟料4000噸、采用六級運行的旋風預熱器帶在線噴騰式分解爐的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同步配套建設7.5MW低溫余熱發電系統、脫硝工程、脫硫工程以及協同處置污染土壤等一般固體廢物系統。購置原料粉磨系統、煤粉制備系統、熟料燒成系統、水泥粉磨系統、水泥包裝系統、余熱發電系統、空氣壓縮機站、水泥智能工廠系統、電氣控制系統、環保治理系統、脫硝系統、脫硫系統等設備設施。
技術服務項目組人員名單:
現場調查人員 唐新平、滿晴、許亭輝 時間 2021.8.15 陪同人 張濤
現場采樣人員 / 時間 / 陪同人 /
現場檢測人員 / 時間 / 陪同人 /
建設項目(用人單位)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及檢測結果:擬建項目在生產工藝過程中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石灰石粉塵、煤塵、矽塵、石膏粉塵、水泥粉塵、電焊煙塵、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氨、錳及其化合物、臭氧、硫酸、鹽酸、氫氧化鈉、六氟化硫、噪聲、工頻電磁場、高溫、紫外線、X射線,擬建項目無檢測結果。
評價結論與建議:
綜上所述,該擬建項目在今后的設計與建設過程中如能按照《可研報告》和本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報告所提出的職業病防護措施及建議,在不改變勞動過程和生產工藝的前提下,各主要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崗位的職業病危害因素預期接觸濃度能滿足職業接觸限值要求,能夠滿足國家和地方對職業病防治方面法律、法規和標準的要求。
建議:
1、職業病防護設施
(1)按照相關要求參考類比企業,在煤磨房設置一氧化碳檢測報警儀,在氨水罐區設置氨氣檢測報警儀、噴淋沖洗裝置、泄險圍堰和風向標等。并按照《工作場所有毒氣體檢測報警裝置設置規范》(GBZ/T 223-2009)的要求,設置氣體檢測報警儀的預報值及警報值。
(2)建議建設單位在下一步進行職業病防護設施設計時,應充分考慮該項目存在的各種職業病危害因素,結合該企業現有職業病防護設施及措施,有針對性的提出職業病防護設施及措施。
2、職業衛生管理
(1)為勞動者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并按照規定的期限妥善保存。職業健康監護檔案應當包括勞動者的職業史、職業病危害接觸史、職業健康檢查結果、處理結果和職業病診療等有關個人健康資料。
(2)根據《職業衛生檔案管理規范》(安監總廳安健〔2013〕171號)建立健全職業衛生檔案:
1)建設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檔案;
2)職業衛生管理檔案;
3)職業衛生宣傳培訓檔案;
4)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與檢測評價檔案;
5)用人單位職業健康監護管理檔案;
6)勞動者個人職業健康監護檔案;
7)法律、行政法規、規章要求的其他資料文件。
(3)結合該項目工作場所可能產生的有毒有害物質,針對性的制定職業病危害事故專項應急救援預案,如《高溫中暑專項應急救援預案》《有毒有害氣體中毒、窒息專項應急救援預案》《有限空間作業專項應急救援預案》《氨泄漏專項應急救援預案》《有毒有害物質引起的灼傷專項應急救援預案》等。
(4)擬建項目應在產生或存在職業病危害因素的作業場所設置職業病危害因素告知卡和警示標識,如電焊作業注意通風、當心弧光等警示標識。
(5)擬建項目建成后,需要進行外委作業時,建設單位不得將產生職業病危害的作業轉移給不具備職業病防護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建設單位應與外協單位或個人簽訂職業病防治相關勞動合同,在合同中明確告知操作崗位上存在的職業病危害、防護措施、應急救援措施等情況,并明確雙方職業病防治方面的相關權利和義務,確保能夠為外委工提供有效的個體防護用品,進行上崗前的職業健康體檢、在崗期期間的定期職業健康體檢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體檢,以及患病后的治理措施等。
3、職業衛生專項投資
在職業病防護設施設計中應明確職業衛生專項投資,并確保其落實到位。職業衛生專項投資內容至少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1)職業衛生管理機構組織工作經費
(2)防護設施建設費用
(3)個人勞動防護用品費用
(4)職業衛生檢測評價費用
(5)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設備購買費用
(6)職業衛生宣傳培訓費用
(7)職工健康監護費用
(8)警示標識費用。
4、輔助用室
擬建項目車間衛生特征為2級。
(1)擬建項目應設置浴室、盥洗室、休息室、就餐場所等輔助用室,并應符合相應的衛生標準要求。
(2)輔助用室應避開有害物質、病原體、高溫等職業性有害因素的影響。建筑物內部構造應易于清掃,衛生設備便于使用。
(3)應在車間附近或廠區設置集中浴室,浴室可由更衣間、洗浴間和管理間組成,女浴室不得設置浴池。浴室內淋浴器應按照至少每9人配備一個淋浴器的標準設置。
(4)車間內應設盥洗室或盥洗設備。盥洗水龍頭的數量應按照每31~40人配置一個水龍頭的原則配置。
(5)應根據生產特點和實際需要設置休息室或休息區。休息室內應設置清潔飲水設施。
(6)設置就餐場所的位置不宜距車間過遠,但不能與存在職業性有害因素的工作場所相鄰設置,并應根據就餐人數設置足夠數量的洗手設施。就餐場所及所提供的食品應符合相關的衛生要求。
5、檢維修及有限空間作業
在生產設備檢修或維護過程中,維修人員可能會涉及有限空間作業,所以在檢修或維護時,一定要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工作,加強通風和降溫,并做好以下防護措施:
(1)組織職業衛生管理人員及專業技術人員,對有限空間部位進行全面辨識,建立檔案。
(2)對檢維修作業、有限空間作業中接觸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全面辨識,制作警示標識。不經允許,不得進入有限空間作業。
(3)制定有限空間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職業衛生作業規程。
(4)實行有限空間作業許可制度。
(5)在有限空間進行檢維修時,應嚴格按照《工貿企業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與監督暫行規定》安監總局令〔2013〕第59號(安監總局令〔2015〕第80號修正)、《密閉空間作業職業病危害防護規范》(GBZ/T 205-2007)規定進行。
(6)按照相關要求,制定有限空間專項應急救援預案,制定好演練計劃,按照要求組織應急預案演練,并保存好演練相關資料。
(7)應對參加檢維修人員進行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教育培訓,培訓內容包括檢維修作業現場和檢維修過程中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及應采取的措施,檢維修過程中應使用的個體防護用品及注意事項。
(8)檢維修前,應根據檢維修項目的要求制定檢修方案,根據具體情況識別、確定職業病危害種類,制定相應的防治措施。檢維修時,作業人員應按要求正確佩戴勞動防護用品。
技術審查專家組評審意見:
1、參考GBZ2.1-2019的規定,完善對類比檢測結果評價中折減因子的運用;
2、類比檢測結果中應補充游離二氧化硅含量,據此結果完善對粉塵的識別;
3、完善對應急救援設施的分析與評價(識別項目應急救援目標,檢維修作業、有限空間作業);
4、完善一氧化碳、氨報警儀種類、報警值設置建議;
5、補充對“協同處置污染土”工藝流程的介紹,并完善相應的職業病危害分析;
6、補充建設項目施工過程中儲存和使用有機溶劑、稀料、涂料、油漆等采取防護措施分析及評價;
7、補充完善建筑施工和設備安裝調試過程中使用和儲存酸、堿、氨等化學物質防護措施分析及評價(通風、洗淋、報警、圍堰等);
8、補充建設項目脫硫工藝、脫硝工藝;
9、修改專家提出的其他建議。
附影像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