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項目名稱 泉頭集團瑞福新材料科技(棗莊)有限公司新型節能環保裝飾材料生產項目職業病危害預評價
建設單位(用人單位):泉頭集團瑞福新材料科技(棗莊)有限公司
地址:棗莊市市中區西王莊鎮姚莊村東北
聯系人:任言順
評價項目簡介:泉頭集團瑞福新材料科技(棗莊)有限公司(以下或稱用人單位)位于棗莊市市中區西王莊鎮姚莊村東北,年產人造石英石板材1905萬m2
技術服務項目組人員名單:張壯、陳瑞頌、唐新平
類比調查人員 張壯、陳瑞頌 時間 2021.9.25 陪同人 徐曉菲
現場采樣人員 / 時間 / 陪同人 /
現場檢測人員 / 時間 / 陪同人 /
建設項目(用人單位)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及檢測結果:矽塵、苯乙烯、丁酮、乙二醇、硫化氫、噪聲、工頻電磁場。
檢測結果:擬建項目各工種接觸的矽塵、苯乙烯、丁酮、乙二醇、噪聲、工頻電磁場、硫化氫檢測結果可滿足職業接觸限值的要求。
評價結論與建議:
評價結論:該擬建項目在今后的設計與建設過程以及建成投產過程中如能按照《可研報告》中擬采取的各項職業病危害防護措施和本評價報告中提出的補充措施及建議,確保職業衛生專項資金的投入,將各項職業病防護設施落實到位并確定其有效運行,加強應急措施、個人防護措施和職業病防治管理,嚴格執行職業病防護設施“三同時”要求,且在不改變生產過程和生產工藝的前提下,各主要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崗位的職業病危害因素預期接觸濃度基本能滿足職業接觸限值要求,能夠滿足國家和地方對職業病防治方面法律、法規和標準的要求。
建議:
職業病防護設施
(1)擬建項目在進行《職業病防護設施設計專篇》時,要明確職業病防護設施的種類、規格、數量及建設位置,確保在正常運行時職業病防護設施的防護效果良好。
(2)加強設備及管道的密閉性,防止物料“跑”“冒”“滴”“漏”等現象的發生,從而減少有毒有害氣體的逸散。
(3)在夏季,減少工作人員在高溫場所的工作時間,為工作人員發放防暑降溫用品,防止工作人員高溫中暑。
(4)減少工作人員高噪聲崗位的停留時間,工作時佩戴耳塞,防止形成噪聲危害。
總體布局
(1)加強對擬建項目生產區周邊衛生防護綠化帶的密植和維護保養,減少化學因素和噪聲等對辦公樓的影響。
(2)加強對辦公樓等周邊道路的地面粉塵清掃,防止二次揚塵。
個體防護用品
(1)建立勞動防護用品發放和使用記錄,并培訓勞動者正確使用防護用品。
(2)根據各崗位接觸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為所有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崗位發放符合國家標準的個體防護用品。
(3)接觸揮發性有毒化學品的勞動者,應當配備有效的呼吸防護用品;接觸經皮膚吸收或刺激性、腐蝕性的化學品,應當配備有效的防護服、防護手套和防護眼鏡。
(4)接觸粉塵的勞動者,應當配備有效的防塵口罩,并根據防塵口罩實際使用情況定期更換。
(5)接觸噪聲的勞動者,根據實際生產過程中噪聲的測量數據選用相應SNR值的耳塞或耳罩。
應急救援
(1)建立應急救援機構,明確應急救援機構總指揮、副總指揮以及各成員單位或人員的具體職責。
(2)針對有毒有害氣體中毒、高溫中暑等制定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預案,定期組織員工進行應急救援演練,加強職工防護意識。
(3)急救藥箱內配備必要的應急救援藥品,可參考《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GBZ 1-2010)配備急救箱和急救用品。輔助用室
擬建項目應根據車間衛生特征分級(2級)及勞動定員設置相應的輔助用室。
(1)車間應設置浴室,浴室淋浴器數量按照6人/個進行設計。
(2)車間應設更/存衣室,便服室、工作服室可按照同室分柜存放的原則設計,以避免工作服污染便服。
(3)車間內應設盥洗室或盥洗設備,每個水龍頭的使用人數為20-30人。
(4)應根據生產特點和實際需要設置休息室或休息區。休息室內應設置清潔飲水設施。
(5)廁所不宜距工作地點過遠,并應有排臭、防蠅措施。車間內的廁所,一般應為水沖式,同時應設洗手池、洗污池。寒冷地區宜設在室內。男廁所:可按25人設1個蹲位;小便器的數量與蹲位的數量相同。女廁所:可按15人設1個~2個蹲位。
(6)生活用室的配置應與產生有害物質或有特殊要求的車間隔開,應盡量布置在生產勞動者相對集中、自然采光和通風良好的地方。人數最多班組女工大于100人時,應設婦女衛生室。婦女衛生室由等候間和處理間組成。等候間應設洗手設備及洗滌池。處理間內應設溫水箱及沖洗器。沖洗器的數量應根據設計計算人數確定。人數最多班組女工人數為100~200人時,應設1具沖洗器,>200人時,每增加200人增設1個。
職業衛生管理
(1)擬建項目建成后應當設置職業衛生管理機構或者組織,配備職業衛生管理人員負責本企業的職業病防治工作。
(2)應對勞動者進行上崗前的職業衛生培訓和在崗期間的定期職業衛生培訓,普及職業衛生知識,督促勞動者遵守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規章和操作規程,指導勞動者正確使用職業病防護設備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并保存相關資料。
(3)項目建成后應當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每年至少進行一次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每三年至少進行一次職業病危害現狀評價。
(4)在廠區醒目位置設置公告欄,公布有關職業病防治的規章制度、操作規程、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
(5)在產生或存在職業病危害因素的作業場所增添完善職業病危害因素告知卡和警示標識。
(6)建立健全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各工作崗位操作規程;
(7)根據《職業衛生檔案管理規范》(安監總廳安健〔2013〕171號)建立健全職業衛生檔案:
1)建設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檔案;
2)職業衛生管理檔案;
3)職業衛生宣傳培訓檔案;
4)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與檢測評價檔案;
5)用人單位職業健康監護管理檔案;
6)勞動者個人職業健康監護檔案。
職業衛生專項投資
在設計中應明確職業衛生專項投資,并確保其落實到位。職業衛生專項投資內容至少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1)職業衛生管理機構組織工作經費
(2)防護設施建設費用
(3)個人勞動防護用品費用
(4)職業衛生檢測評價費用
(5)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設備購買費用
(6)職業衛生宣傳培訓費用
(7)職工健康監護費用
(8)警示標識費用
職業健康監護
(1)按要求對擬錄用的勞動者進行上崗前職業健康檢查,不得安排有職業禁忌的勞動者從事其所禁忌的作業。根據各崗位擬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確定其職業健康檢查項目及檢查周期。
(2)為勞動者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并按照規定的期限妥善保存。職業健康監護檔案應當包括勞動者的職業史、職業病危害接觸史、職業健康檢查結果、處理結果和職業病診療等有關個人健康資料。
“三同時”
建設單位應當在設計階段組織編制職業病防護設施設計專篇,在完成職業病防護設施設計專篇評審后,按照有關規定組織職業病防護設施的施工。在試運行期間,應當對職業病防護設施運行的情況和工作場所的職業病危害因素進行監測,并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進行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
檢維修及有限空間作業
(1)定期檢修維護生產設備及防護設施,確保各設備性能良好。在生產設備檢修過程中,維修人員可能接觸到高濃度的粉塵、錳煙,所以在檢修或維護時,一定要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工作,加強通風和降溫。特別是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容易發生危害。
(2)存在污水池有限空間,因此用人單位應采取綜合措施,消除或減少有限空間的職業病危害以滿足安全作業條件。
1)組織職業衛生管理人員及專業技術人員,對有限空間部位進行全面辨識,建立檔案。
2)制作有限空間警示標識,不經允許,不得進入有限空間作業。
3)制定有限空間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職業衛生作業規程。
4)實行有限空間作業許可制度及作業票簽發制度。
5)應對參加檢維修人員進行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教育培訓,培訓內容包括檢維修作業現場和檢維修過程中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及應采取的措施,檢維修過程中應使用的個人防護用品及注意事項。
6)檢維修前,應根據檢維修項目的要求制定檢修方案,根據具體情況識別、確定職業病危害種類,制定相應的防治措施。檢維修時,作業人員應按要求正確佩戴勞動防護用品。
7)在有限空間內填充物更換和設備檢維修過程中帶好有毒有害物質的監測儀及防塵防毒口罩等個體防護措施。
8)在有限空間進行檢維修時,應嚴格按照《密閉空間作業職業病危害防護規范》(GBZ/T 205-2007)、《工貿企業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與監督暫行規定》(安監總局令〔2015〕第80號修正)的規定進行。
技術審查專家組評審意見:
  1. 明確高分子化合物、表面改性劑、促進劑、變定劑、色漿成分。
  2. 補充建設項目各種原輔材料儲存、轉運、上料方式。
  3. 完善擬設置的除塵系統、廢氣處理系統數量、安裝位置調查。
  4. 本項目施工過程應不存在工業探傷作業。
  5. 補充車間自然通風、采光分析。
  6. 補充《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條例》和《山東省生產安全事故應急辦法》等規范。
  7. 補充生產用水和生活用水自備水源供水能力符合性評價。
  8. 補充沉淀池中的石英石廢料、粉塵回收利用工藝。
  9. 建設施工期職業病危害因素應不涉及電離輻射。
  10. 職業病危害因素矽塵的預期濃度接觸水平應為Ⅲ(>50%,≤OEL)。
  11. 細化勞動防護用品配備建議。
附影像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