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衛生評價報告網上公開信息表
                                                                                                                                                                                                       月份:11月
評價項目名稱 棗莊福山實業有限公司年產40萬噸鐵精粉深加工項目職業病危害預評價
建設單位(用人單位):棗莊福山實業有限公司
地址:嶧城區峨山鎮居沃村北206國道南側100m
聯系人:吳國梁
評價項目簡介:擬建項目總投資8500萬元,建設年產40萬噸鐵精粉深加工項目。
項目占地33333.33m2(約合50畝),項目規劃總建筑面積13880m2,分為三個區:物流中心區、停車區、深加工區;購置破碎機、圓錐機、球磨機、磁選機、脫水機、鏟車、板框壓濾機、辦公及信息設備、200t電子地磅、場內外運輸車輛、裝卸車輛、化驗設備、防塵噴淋系統;配套建設道路、給排水、供電及消防系統等設施。
技術服務項目組人員名單:
現場調查人員 朱德奎、滿晴 時間 2021.6.16 陪同人 吳國梁
現場采樣人員 / 時間 / 陪同人 /
現場檢測人員 / 時間 / 陪同人 /
建設項目(用人單位)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及檢測結果:擬建項目在生產工藝過程中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矽塵、工頻電磁場、振動、噪聲、電焊煙塵、錳及其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紫外線,擬建項目無檢測結果。
評價結論與建議:
    擬建項目在今后的設計與建設過程中如能按照《綜合分析報告》和本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報告所提出的職業病防護措施及建議,確保職業衛生專項資金的投入,將各項職業病防護設施落實到位并確定其有效運行,加強應急措施、個人防護措施和職業病防治管理,嚴格執行職業病防護設施“三同時”要求,在不改變勞動過程和生產工藝的前提下,各主要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崗位的職業病危害因素預期接觸濃度(強度)能滿足職業接觸限值的要求,能夠滿足國家和地方對職業病防治方面法律、法規和標準的要求。
    建議:
1、職業病防護設施
(1)建設單位在下一步進行職業病防護設施設計時,應對設置除塵器的數量及設置地點進行明確。
(2)電焊作業時,應在電焊作業點設置焊煙凈化器、排氣扇等職業病防護設施。
(3)建設單位生產區與非生產區之間宜設置防塵網或種植綠化,以起到減少生產區粉塵、化學因素、噪聲等職業病危害因素對非生產區的影響。
(4)建議企業在進廠及原料卸料的主要物流通道上設置自動洗車裝置,對車輛的輪胎及底盤進行沖洗,生產過程中應注意地面的清掃,并采用灑水車定時灑水,以免產生揚塵。
(5)建議企業運輸皮帶設置在密閉皮帶廊內或進行密閉,各轉載點、上料口及原材料堆放倉庫等設置噴霧降塵裝置。
(6)建議建設單位在下一步進行職業病防護設施設計時,應明確該企業采光照明、通風供暖相關的設計。應充分考慮該項目存在的各種職業病危害因素,針對性的提出職業病防護設施及措施。
2、應急救援
(1)應按《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GB/T 29639-2020),結合該項目工作場所可能產生的有毒有害物質,針對性的編制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如《高溫中暑專項應急救援預案》《有毒有害氣體中毒、窒息專項應急救援預案》《有限空間作業專項應急救援預案》等,并按照相關要求編制演練計劃,制定演練方案,進行應急演練,并保留相關資料。
(2)在生產裝置區設置事故柜,并在事故柜內放置必要的應急救援物品,并在事故柜內設置應急藥箱、醫用口罩等,藥箱內配備必要的應急救援藥品,可參考《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GBZ 1-2010)配備急救箱和急救用品。
(3)應與就近有急救能力的醫療機構建立長期合作聯系,做好應急救援準備,確保發生急性中毒、窒息、高溫中暑等事故時能及時趕到事故現場,得到醫療救援。
(4)針對檢維修時受限空間作業配備便攜式氣體監測儀。
(5)企業應當按照應急預案的規定,落實應急指揮體系、應急救援隊伍、應急物資及裝備,建立應急物資、裝備配備及其使用檔案,并對應急物資、裝備進行定期檢測和維護,使其處于適用狀態。
3、個體防護用品
(1)應制定勞動防護用品管理制度并嚴格執行。
(2)應根據崗位接觸的職業病危害因素選購及配備職業病防護用品,并保存購置憑證、產品說明書等相關資料。
(3)擬建項目進行職業病防護設施設計時應按《個體防護裝備選用規范》(GB/T 11651-2008)和《呼吸防護用品的選擇、使用與維護》(GB/T 18664-2002)的要求對各崗位工種配備相應的個體防護用品。
(4)應對員工進行防護用品的相關培訓,并督促其正確佩戴。
(5)企業應考慮地域溫度的差異為作業人員配備適宜的頭部防護、防護服裝、手部防護和足部防護等個體防護裝備。
(6)擬建項目個體防護用品配備及型號選擇見附件。
4、職業衛生管理
(1)應當設置或者指定職業衛生管理機構或者組織,配備專職職業衛生管理人員。
(2)主要負責人及職業衛生管理人員應該定期參加職業衛生培訓,并取得職業衛生管理證書。
(3)應對勞動者進行上崗前的職業衛生培訓和在崗期間的定期職業衛生培訓,普及職業衛生知識,督促勞動者遵守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規章和操作規程,指導勞動者正確使用職業病防護設備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并保存相關資料。
(4)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國家主席令〔2018〕第24號修改)的規定,更改勞動制度,保證勞動者工作時間符合要求。
(5)按要求對勞動者進行上崗前、在崗期間、離崗時、應急的職業健康檢查,不得安排有職業禁忌的勞動者從事其所禁忌的作業。
(6)為勞動者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并按照規定的期限妥善保存。職業健康監護檔案應當包括勞動者的職業史、職業病危害接觸史、職業健康檢查結果、處理結果和職業病診療等有關個人健康資料。
(7)在廠區設置職業衛生公告欄,公布有關職業病防治的規章制度、操作規程、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
(8)按要求在合同中告知員工工作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及其后果等相關內容。
(9)在產生或存在職業病危害因素的作業場所設置職業病危害因素告知卡和警示標識。
(10)建立健全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各工作崗位操作規程:《職業病危害防治責任制度》《職業病危害警示與告知制度》《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制度》《職業病防治宣傳教育培訓制度》《職業病防護設施維護檢修制度》《職業病防護用品管理制度》《職業病危害監測及評價管理制度》《建設項目職業病防護設施“三同時”管理制度》《勞動者職業健康監護及其檔案管理制度》《職業病危害事故處置與報告制度》《職業病危害應急救援與管理制度》《崗位職業衛生操作規程》。
(11)根據《職業衛生檔案管理規范》(安監總廳安健〔2013〕171號)建立健全職業衛生檔案:
1)建設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檔案;
2)職業衛生管理檔案;
3)職業衛生宣傳培訓檔案;
4)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與檢測評價檔案;
5)用人單位職業健康監護管理檔案;
6)勞動者個人職業健康監護檔案;
7)法律、行政法規、規章要求的其他資料文件。
(12)建設單位應按照《關于啟用新版“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系統”的通知》(國家衛生健康委職業健康司,2019年8月16日)的要求,對工作場所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進行申報。
(13)擬建項目建成后,需要進行外委作業時,建設單位不得將產生職業病危害的作業轉移給不具備職業病防護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建設單位應與外協單位或個人簽訂職業病防治相關勞動合同,在合同中明確告知操作崗位上存在的職業病危害、防護措施、應急救援措施等情況,并明確雙方職業病防治方面的相關權利和義務,確保能夠為外委工提供有效的個體防護用品,進行上崗前的職業健康體檢、在崗期期間的定期職業健康體檢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體檢,以及患病后的治理措施等。
5、職業衛生專項投資
在職業病防護設施設計中應明確職業衛生專項投資,并確保其落實到位。職業衛生專項投資內容至少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1)職業衛生管理機構組織工作經費
(2)防護設施建設費用
(3)個人勞動防護用品費用
(4)職業衛生檢測評價費用
(5)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設備購買費用
(6)職業衛生宣傳培訓費用
(7)職工健康監護費用
(8)警示標識費用。
6、輔助用室
擬建項目車間衛生特征等級為3級。
(1)擬建項目應設置浴室、更/存衣室、盥洗室、休息室、就餐場所、廁所等輔助用室,并應符合相應的衛生標準要求。
(2)輔助用室應避開有害物質、病原體、高溫等職業性有害因素的影響。建筑物內部構造應易于清掃,衛生設備便于使用。
(3)宜在車間附近或廠區設置集中浴室,浴室可由更衣間、洗浴間和管理間組成,女浴室不得設置浴池。浴室內淋浴器應按照至少每9人配備一個淋浴器的標準設置。
(4)便服室、工作服室可按照同柜分層存放的原則設計。更衣室與休息室可合并設置。
(5)車間內應設盥洗室或盥洗設備。盥洗水龍頭的數量應按照每31~40人配置一個水龍頭的原則配置。
(6)應根據生產特點和實際需要設置休息室或休息區。休息室內應設置清潔飲水設施。
(7)設置就餐場所的位置不宜距車間過遠,但不能與存在職業性有害因素的工作場所相鄰設置,并應根據就餐人數設置足夠數量的洗手設施。就餐場所及所提供的食品應符合相關的衛生要求。
(8)廁所不宜距工作地點過遠,并應有排臭、防蠅措施。車間內的廁所,一般應為水沖式,同時應設洗手池、洗污池。除有特殊需要,廁所的蹲位數應按使用人數設計。
(9)勞動定員男職工人數<100人的工作場所,男廁所可按25人設1個蹲位;>100人的工作場所每增50人增設1個蹲位。小便器的數量與蹲位的數量相同。
(10)勞動定員女職工人數<100人的工作場所,女廁所可按15人設1個~2個蹲位;>100人的工作場所每增30人增設1個蹲位。
7、檢維修及有限空間作業
在生產設備檢修或維護過程中,維修人員可能會涉及有限空間作業,所以在檢修或維護時,一定要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工作,加強通風和降溫,并做好以下防護措施:
(1)組織職業衛生管理人員及專業技術人員,對有限空間部位進行全面辨識,建立檔案。
(2)制作警示標識,不經允許,不得進入有限空間作業。
(3)制定有限空間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職業衛生作業規程。
(4)實行有限空間作業許可制度。
(5)在有限空間進行檢維修時,應嚴格按照《工貿企業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與監督暫行規定》安監總局令〔2013〕第59號(安監總局令〔2015〕第80號修正)、《密閉空間作業職業病危害防護規范》(GBZ/T 205-2007)規定進行。
(6)應對參加檢維修人員進行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教育培訓,培訓內容包括檢維修作業現場和檢維修過程中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及應采取的措施,檢維修過程中應使用的個體防護用品及注意事項。
(7)檢維修前,應根據檢維修項目的要求制定檢修方案,根據具體情況識別、確定職業病危害種類,制定相應的防治措施。檢維修時,作業人員應按要求正確佩戴勞動防護用品。
技術審查專家組評審意見:
    1、完善評價依據,建議補充GB2626-2019及《山東省生產安全事故應急辦法》山東省人民政府令第341號等標準規范;刪去AQ/T 8008-2013、AQ/T 8009-2013;
    2、生產崗位人員平均每人每周工作72小時的勞動制度不符合相關要求,對工作時間進行符合性評價并提出建議;
    3、完善職業病防護設施設置建議;
    4、補充擬建項目應急救援專項預案的數量、種類及演練頻次,完善“應急救援”補充措施及建議;
    5、完善“個體防護用品”的補充措施及建議,明確防塵濾棉、防噪聲耳塞發放周期建議;
    6、修改專家提出的其他建議。
附影像資料: